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全力推进上海低碳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 2014-07-22 [作者] admin [来源] 经信委

十二五”时期,是本市实现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全市节能降耗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8%,其中工业节能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2%。“十二五”前三年,本市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已累计下降15%、16.25%,分别完成“十二五”目标进度的83%和74%。

  一、2014年全市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2014年,本市年度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以上”,工业系统节能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6%”。

  着力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为重点调整能源结构。制定出台煤炭总量控制方案,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继续提高天然气使用比重,支持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把好产业准入关。研究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重点控制行业地方性节能环保准入标准,明确本市禁止引入的相关产业或项目。修订节能评估审查办法,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大力推进交通节能减排。继续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推进公交行业率先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加速淘汰老旧汽车和高污染车辆,研究船舶靠泊阶段岸基供电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工业能效。实施工业节能技改重点项目70项,节约20万吨标准煤。加大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力度。加强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能源消费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深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

  注重节能降碳市场化机制作用。深化碳排放交易试点,抓好首个清缴期前后的各项工作,深化碳交易市场功能和相关基础研究。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重点项目250项,节约标煤10万吨。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聚焦重点领域,继续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建设电商在线交易平台,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力度。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和“能效之星”创建活动。在工业、机关、旅游饭店、商业、学校、医疗等领域开展能耗对标达标活动,实施“能效之星”工程,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2014年工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2014年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主要围绕“123”来展开。

  “1”是一个中心,重点要做好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当前,本市产业园区能源消耗占到全市工业80%以上,这一用能结构决定了要把绿色产业园区建设作为进一步深化工业节能减排的突破口,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包括分布式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照明、分项计量等十个方面重点工作,推动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效组合、要素耦合和循环链接。

  “2”是两手抓,一方面落实工业节能减排管理,另一方面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指标是刚性的、约束性的,必须通过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落实重点节能工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等措施,今年尤其要完成1167台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市政府实事项目,完成年度目标。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市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市节能环保企业大多小而散,尚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将结合“四新”经济的挖掘和培育,聚焦政策支持再制造、合同能源管理、环境第三方治理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3”是重点建设三个平台,即能源监控管理平台、节能环保融资平台建设以及再制造产业平台。关于能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重点建设工业园区分项计量监控网络、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以及上海市工业能效监控系统,实现基于数据的“智慧节能”;关于节能环保融资平台建设,主要在去年建立的以未来收益权质押为特色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平台基础上,把该平台推广至节能环保产业其他适用性领域例如环境第三方治理,成为一个通用的公共绿色信贷平台;关于再制造产业平台,正在研究对接自贸区政策试点,依托外高桥、临港产业区建设飞机、船舶、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维修基地,重点在临港产业区建设再制造研发、测试、鉴定中心,构建逆向回收体系,鼓励再制造企业在自贸区内注册、在临港产业区加工,探索海关由货物监管改变为状态监管,使自贸区政策辐射到临港产业区。
2019年10月31日 16:40
浏览量:0
收藏